高密信息网

首页 > 国内新闻 / 正文

一起说说古代谣言的那些事儿

网络整理 2019-04-29 国内新闻

谣言止于智者。


一起说说古代谣言的那些事儿


在信息发布渠道没有多元的古代,至关重要的信息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,别有用心者也就越有捏造与散布谣言的机会和动机。

早的如刘邦造自己的谣,借“斩白蛇”的故事把起义反秦暗喻“天降大任”;晚的如袁世凯造自己的谣,借佣人见其头顶黄龙的谎言把逆流称帝说成真龙现身;就连爱国诗人屈原也曾遭受谣言攻击,他在《离骚》里记载:“众女嫉余之蛾眉兮,谣诼谓余以善淫”,“众女”因为嫉妒他的美貌(蛾眉)造谣说其“善淫”!

一起说说古代谣言的那些事儿


——有信息,就会有谣言。

01

“有趣”的谣言,驱逐“无聊”的事实


最早“留名青史”的造谣者是三千多年前的商纣王的佞臣:恶来。

《史记》说他:“善于毁谤,长于谄媚”,他善于造谣贤能,长于谄媚纣王,而商纣王已然在酒池肉林中苯中毒、蛋白质中毒,也谣言中毒。其叔父比干直谏却被剖胸挖心,诸侯觉知谣言的病毒已深入骨髓,争辩的声音失去效力,只好投奔坦诚的一方净土:周。

这无疑告知我们,酒肉固然鲜美,糟糠亦然真味;“谣言”固然爆了猛料,事实却保护正确航向。

也正因为事实的“平淡”,才接连上演被谣言驱逐的情节。

一起说说古代谣言的那些事儿


《尚书》记载,周武王死后,周成王年幼,周公摄政。这时候周武王的众弟弟,管叔他们在国内散布谣言说:“周公要对成王不利了,他要造反了。”

国内的舆论已经被谣言裹挟,周公垂头丧气:“如果现在我不避嫌,我就对不起先王。”于是,他避到东边,住了两年。

后来,造谣的管叔变成真正造反的人。成王在周公的帮助下,平定了叛乱,造谣的人最终被抓获。可是,成王仍然对权重的周公心存芥蒂。

不久,周公写了一首题为《鸱鸮》的诗送给成王:“鸱鸮鸱鸮,既取我子,无毁我室”,周公把自己比作一只誓死保卫小鸟的母鸟来表明心志,可是成王依然没有回应。

直到秋天刮起台风,周成王要打开贮放占卜祝辞的柜子,看到了周公宁愿把自己作为抵押,替代武王死的祝辞,管叔的谣言才告粉碎——于此,事实完成对谣言的反驱逐,历时两年多。


一起说说古代谣言的那些事儿



曾为刘邦献出“六出奇计”的陈平也曾被周勃、灌婴造谣说他“盗嫂受金”。《史记》记载说后两人向刘邦打小报告:“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与嫂子私通;投效魏王咎被弃用,逃亡楚国也不被器重,只好归附您。汉王您让他监督军队,我们听说,他接受将士的贿赂,给的钱多的,就得到好职位,给的钱少的,就只能得到较差的职位。”

两人爆了陈平并不光鲜的老底,猛料十足,刘邦将信将疑,叫陈平来自辩。陈平说:“良臣择主而事,就算是千里马也要找到伯乐才行。我一穷二白,不收受钱财怎么有经费办事?您觉得我难堪大任,所有经费可完璧归赵。”

刘邦这才没有相信不该相信的,陈平为其献智“六出奇计”才有了可能。

到了魏晋,入世无门,出世思想的士人终于思考和认识到了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荒唐。《搜神记》就借传奇故事表达了对谣言的愤怒:东海孝妇周青被谣言所诬,遭害后,东海大旱三年。


一起说说古代谣言的那些事儿



02

“辩谤书”与“谤书”


晋人已经认识到了谣言之祸,唐人则编成了一本书来辨别谣言。

据《旧唐书》记载,唐代一位叫唐次的官员也屡遭谣言中伤,左迁几天又左迁,终因谣言而惹上杀身之祸,可他没有被吓倒,反而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《辨谤略》来教唐德宗怎么辨别谣言。唐德宗看了之后,倒是有所领悟,但还是恨唐次不给自己台阶下,咒骂着“唐次方吾为古之昏主”,又把他调任了。

唐次的幸运在于,唐德宗不久薨逝,欣赏他的唐宪宗即位。后者很是赞赏他的《辨谤略》,说“实君人者时宜观览”,还觉得意犹未尽,下达诏书让令狐楚等官员为其续写,最后编写成十卷的《元和辨谤略》。可谓皇帝办公必备的“谣言废碎机”,所以有官员赞叹说:“别殿备乙夜之观,则圣虑先辨,谤何有兴!”——有了这本书,皇上如果先看看,谣言又怎么飞得起来呢?

有人编了怎么辨别谣言的书,也有人写了整本都是谣言的书:比如晋人王嘉的《拾遗记》。比如正史说吴下阿蒙被孙权劝说后,发奋读书,什么书都读,就是没有《易》。而《拾遗记》偏偏造谣说吕蒙“博览群籍,以《易》为宗”。又捏造说白帝之子和皇娥(五帝之一的少昊之母)……所以纪晓岚就骂它是“上诬古圣,下奖贼臣”。

一起说说古代谣言的那些事儿


有趣的是,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也曾被认为是充满谣言的“谤书”。后汉的王允不顾群臣莫诛“旷世逸才”的请求,坚持要杀蔡邕,因为他害怕蔡邕会向司马迁学习,做一个“谤人”,写一部像“《史记》的谤书”。

自负的班固(《汉书》作者)某一方面却也认同王允的看法,把太史公开创性地为“货殖”“游侠”列传认为是“此其弊也”,又说太史公的著作“是非颇谬于圣人,论大道则先黄、老而后六经”,却不知他的自负却是他自己的“此其弊也”。

03

个人怎么面对谣言


因谣言而获“莫须有”之罪,高明的人们深知,谣言的不攻自破,只是时间问题。

明朝嘉靖年间,宰相严嵩擅权误国,有一位出身进士,名叫沈炼的官员上书直谏,直斥严嵩“贪婪之性,病入膏肓”,遭到流放边疆。看到边疆屡被侵犯,更是义愤填膺,连作诗为文都要弹劾奸佞,世人敬佩他“不怕死”的勇气,纷纷传播他的事迹、诗文。

一起说说古代谣言的那些事儿


严嵩害怕了,便组织党羽,散布各种毁沈炼“人设”的谣言。机会到了,嘉靖三十六年(1557年)恰逢有人以白莲教的名义在民间作乱、出入边疆,被抓招供时严世蕃便让人加上沈炼的名字,造谣说是沈炼领导的祸乱。沈炼因此遇害。

后来,严嵩事败,父子伏诛。沈炼在太学(国立大学)的子弟把沈炼的名字官爵写在布帛上,带去菜市口看严世蕃被行刑,说:“沈公可瞑目矣。”

岳飞也深知:谤我者,谓我何求;誉我者,知我心忧。沉冤七十年终得雪,迟到的正义终于被他的孙子代领,而造谣者秦桧、万俟卨、张俊,千百年后依然在西湖畔向岳飞下跪!


一起说说古代谣言的那些事儿



苏轼被贬黄州后,京师政敌们也开始造起了谣言。据《东坡志林》记载:当时曾巩的母亲死去,京师顿时谣言说苏轼和曾巩同一天羽化升天了!足见两位贤者多不容于浊世!后来苏轼又被贬到海南,京师又说他乘船入海一去不复返。后来一位叫何述的太守又造谣说苏轼突然失踪,只留下了道服,说他得道升天了!苏轼隔三岔五就“被死亡”却没被气死,是因为他的豁达乐观的精神。

可是正如梁启超所说的,“誉满天下的人,未必不是欺世盗名之徒;谤满天下的人,也未必不是伟人”,所以《三国演义》造了最多关于曹操的谣,却不妨碍曹操真正做到了“设使国家无有孤,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”,他终没有篡了汉家天下,他也真是三国鼎立时的大文学家。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张居正为年幼的万历皇帝改革图新十年,死后却立刻被张四维等人造谣攻击为擅柄专权十年……

所以庄子才说贤者要做到:“就算所有人都赞誉他,和他自己的看法一致,他就会内心平和;就算所有人都造谣攻击他,和他自我评价不一致,他也会不予理睬。”

参考资料:《离骚》《史记》《尚书》《搜神记》《拾遗记》《三国志》《旧唐书》《东坡志林》《李鸿章传》

本文作者:小曾说史(今日头条)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outiao.com/a6684868983025304067/

声明: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,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;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,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

Tags:唐德宗   周公旦   刘邦   史记   旧唐书   帝辛   蔡邕   司马迁   王允   后汉   汉书   离骚   周武王   明朝   周成王   管叔鲜   唐宪宗   周勃   吕蒙   严嵩   纪昀   搜神记   比干   猫头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