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密信息网

首页 > 国内新闻 / 正文

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(04)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原政权兴起与东征

网络整理 2019-04-25 国内新闻

隋唐五代时期(589年—960年):中国与新罗形成稳定的宗藩关系

隋、唐两朝重新统一中国后,为防止高句丽继续坐大,安定东北边疆,都对其采取了征伐行动。公元60-68年,唐朝与新罗联合,终于先后伐灭百济和高句丽,尽复汉朝以来的失地,并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,驻军进行管治。在此过程中,公元663年,日本以帮助百济复国为名,出兵朝鲜半岛,唐军与日军在白江口(今韩国白马江汇入锦江处)激战,唐军大胜,把日军逐出了半岛。此后数百年,日本势力基本退出朝鲜半岛。

汉唐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大一统时代,发展形成了文武结合的成熟治边方略,一方面用武力备御和消除安全威胁,一方面对周边的部族邦国进行羁縻抚绥以安定边疆,二者相辅相成,具体而言,往往以重拳出击消除主要安全威胁,而后在各部族邦国称臣纳贡、保持边疆安宁的前提下,因俗而治,友好往来,予以怀柔:一旦生变,则视情使用武力进行平定。唐灭百济,高句丽后,新罗希望乘此机会统一朝鲜半岛,这与驻军半岛的唐朝发生矛盾,双方在公元670~676年爆发冲突。这时,唐朝既要从朝鲜半岛抽兵加强更为重要的北部和西北部边防,又疲于应付新罗的进攻和当地百姓的袭扰,陷入困境,于是下决心从朝鲜半岛收缩撤退,对新罗采取羁磨抚绥之策,这为新罗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。此后,新罗不断扩张势力,一步步把大同江以南地区完全纳入了其统治范围。同时,向唐朝称臣纳贡,形成比较稳定的宗藩关系,在此基础上,唐朝与新罗之间长期和睦相处,频繁交往,新罗大力学习唐朝的文化和制度,在朝鲜半岛建立起了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封建制国家,开创了新罗王朝时代公元8世纪时达于极盛

公元9世纪末,就在唐朝因藩镇割据走向崩渍的时候,新罗也陷入内乱分裂。公元918年,王建乘乱建立高丽王国,并先后灭亡新罗和各割据势力,于936年重新统一朝鲜半岛。从此朝鲜半岛进入了高丽王朝时代(简称“王氏高丽”)。

公元7世纪初,高句丽国势日益强盛,屡犯隋朝边境。为防止高句丽势力坐大,安定东北边疆,隋多次对其采取攻伐行动,但均以失败告终。唐高宗吸取历史教训,联合新罗先灭百济而后亡高句丽,在朝鲜半岛设置安东都护府、熊津都督府等,将整个朝鲜半岛纳入唐王朝的羁縻统治体系。然而,随着朝鲜半岛国家自我意识的增强,唐在朝鲜半岛的统治遭遇挑战,高句丽、百济残余势力频频作乱,新罗借机不断蚕食、挤压唐在朝鲜半岛势力范围。唐朝遂逐步从半岛收缩力量,新罗则不断扩张势力,最终统一朝鲜半岛。此后,新罗向唐朝称臣纳贡,双方建立稳定的宗藩关系,长期和平友好交往,两国关系得到全面发展。公元9世纪末,新罗陷入内乱分裂,后高句丽国和后百济国先后建立。公元918年,王建推翻后高句丽,建立高丽王国,逐步统一朝鲜半岛。需要指出的是,王建所建立的高丽与高句丽没有内在关联。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古国,而高丽则是朝鲜半岛南部三韩民族后裔所建立的国家,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。高丽建国后,与中原王朝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宗藩关系。

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(04)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原政权兴起与东征

1.隋炀帝征高句丽

隋朝建立后,百济、高句丽、新罗相继遣使朝贡,并受隋朝册封。隋灭陈朝后,高句丽积极备战,以防隋朝的进攻。公元598年,因高句丽进攻辽西地区,隋文帝遣军30万讨伐高句丽,但因粮草不济、疾疫发生和风浪袭击,不战而退。公元612年,为了收复辽东地区,维护东北边疆地区的安定,隋炀帝第一次征伐高句丽。隋军水师渡海攻平壤城(今朝鲜平壤市),遭高句丽军队伏击,大败,退到海滨。隋军陆师渡过辽河后,进围辽东城(今辽宁辽阳市),久攻不克,遂向平壤进军,高句丽佯为请和。隋军粮尽兵疲,在撤退途中,遭高句丽军袭击,诸军皆溃。此役,隋军仅攻克高句丽在辽河西岸的哨城武厉逻(今辽宁新民县附近)。613年,隋炀帝二征高句丽,因国内发生杨玄感叛乱,隋军被迫撤兵。614年,隋炀帝三征高句丽,水师在卑沙城(今大连金州大黑山山城)大败高句丽军,但此时隋朝国内大乱,烽烟四起,征东士卒多有逃亡,高句丽亦请降,炀帝就此罢兵。隋炀帝征高句丽,对攻城作战、远程进击、运输补给线长等所发生的困难估计不足,同时水陆两军又未能密切配合,加之高句丽城池坚固,守御有方,故隋军未能获胜。[i]

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(04)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原政权兴起与东征

2.唐太宗征高句丽

唐朝建立后,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到空前巩固与繁荣的鼎盛时期。为了争取外援,高句丽、百济、新罗都积极与唐通交,主动遣使朝贡,唐高祖分别对其进行了册封,并对三者之间的矛盾进行劝谕调解。唐太宗继位后,唐朝与新罗的关系逐渐密切,而高句丽、百济则由宿敌逐渐发展成为军事同盟关系。在收复辽东故地、稳定东北边疆的思想认识的指导下,唐朝开始为征伐高句丽进行各项准备工作。高句丽亦开始加强防御。公元642年高句丽大臣泉盖苏文独揽高句丽内外大权后,联合百济攻击新罗,严重危及到新罗的生存和唐朝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利益。645年,唐太宗亲自率军东征,攻取高句丽辽河沿线以东城池10座,并歼灭高句丽军4万余人,将辽东、盖牟、白岩三城7万余人迁入内地,缴获马3万匹,牛5万头,明光甲1万余领及大批军用物资,实现了对高句丽西北防御体系的突破。此役,唐军虽然斩获颇丰,但并未达成预期目的,原因主要有二:高句丽的山城防御体系,消解了唐军以骑兵作战的优势,将唐军引入城池攻守战中,限制了唐军战法和战术的运用;受辽泽地貌的限制,唐军最终因天气寒冷、粮运不济而被迫撤军。其后,唐军在“数遣偏师,更迭扰其疆埸”策略的指导下,开始对高句丽施行袭扰作战。[ii]

3.唐灭百济

唐太宗亲征高句丽,令百济出兵助攻,但百济因与高句丽结盟,非但按兵不动,反而牵制新罗军队,使其未能有力配合唐军作战。其后数年,百济连续攻打新罗,并断绝了对唐的朝贡。唐高宗继位后,唐朝与新罗的结盟关系进一步巩固,百济亦试图恢复与唐的关系,两次遣使入唐朝贡。唐高宗警告其勿攻新罗,百济遂再次断绝与唐的通交,双方关系又趋紧张。其后,百济联合高句丽攻占新罗30余城,与唐关系进一步恶化。唐朝汲取多次征伐高句丽因孤军深入,饷运不继而未能获取全胜的教训,改变对高句丽的征伐战略,决定首先攻灭百济,断绝高句丽的后援,并以之作为征伐高句丽的根据地,造成对其南北夹击之势。公元659年,百济屡次侵掠新罗边境。第二年,应新罗之请,唐朝遣苏定方等率水陆军10万从成山渡海。新罗名将金庾信率兵5万,在黄山大败百济军。唐军登陆后,与新罗军合兵,迫降百济。唐朝于百济置熊津等五都督府,各统州县,以百济首领任都督、刺史及县令,唐军主力回国。公元663年,唐罗联军消灭百济反唐势力,并在白江口大败援济倭军,百济最终被攻灭。[iii]

4.唐灭高句丽

唐高宗继位后,唐朝继续对高句丽进行军事打击,加之高句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不断加剧,以及连绵不断的自然灾害,高句丽的实力受到严重削弱,其政权的经济基础、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逐渐瓦解。公元668年,在唐朝的持续征伐下,高句丽政权灭亡。唐朝在其故地设置安东都护府进行管辖。高句丽遗民除留居本地外,其余分别流向中原、靺鞫、新罗和突厥等地,在当地与各族长期共同生活,最终融入各民族之中。

高句丽的灭亡,使唐朝消除了一个重大隐患,极大地减轻了东北边境的安全压力,中原与东北各民族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。高句丽的灭亡,为东北地区其他民族的发展提供了空间,数十年后,原本受高句丽辖制的粟末靺羈人(肃慎系)迅速崛起,日渐强盛,建立起号称“海东盛国”的渤海国。高句丽的灭亡还促进了朝鲜民族的形成。新罗逐步兼并百济故地和大同江以南的高句丽故地,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,以“三韩”为主体的朝鲜民族开始形成。[iv]

5.唐征战新罗

唐灭百济、高句丽后,分别在两国旧境建立统治机构,设安东都护府、熊津都督府,对该地区实施行政管辖。新罗借助唐朝力量攻灭宿敌高句丽、百济后,国力大增,企图趁机统一朝鲜半岛。新罗不断吞食百济故地,同时暗中扶持高句丽残余势力抗击唐军。唐对新罗提出警告,但新罗置之不理,两国同盟关系破裂。公元670年(唐高宗咸亨元年),唐罗战争爆发,双方军队分别在百济旧境和高句丽旧境南北两个战场展开激战。唐军接连大败新罗军,新罗文武王虽然先后两次被迫遣使赴唐谢罪并朝贡,但仍继续与唐军缠斗,不断夺占高句丽旧境和百济旧境城池。在新罗的挤压下,唐朝撤军,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,双方以大同江为界。唐军在此次战争中虽然选任将领得当,取得了几次战役的胜利,但由于远离本土作战,后援不继,处境日益窘迫,最终无奈撤军。[v]

[i] 谭其骧主编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,地图出版社,1982年版;《隋书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;杨昭全、何彤梅《中国一朝鲜·韩国关系史》,天津人民出版社,2001年版;孙玉良、孙文范主编《简明高句丽史》,吉林人民出版社,2008年版。

[ii] 谭其骧主编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,地图出版社,1982年版;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;杨昭全、何彤梅《中国一朝鲜·韩国关系史》,天津人民出版社,2001年版。

[iii] 谭其骧主编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,地图出版社,1982年版;《新唐书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;杨昭全、何彤梅《中国一朝鲜·韩国关系史》,天津人民出版社,2001年版。

[iv] 谭其骧主编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,地图出版社,1982版;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;孙玉良、孙文范主编《简明高句丽史》,吉林人民出版社,2008年版。

[v] 谭其骧主编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,地图出版社,1982年版;《旧唐书》《资治通鉴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;杨昭全、何彤梅《中国一朝鲜·韩国关系史》,天津人民出版社,2001年版。


本文作者:郑继永(今日头条)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outiao.com/a6683736908553519619/

声明: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,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;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,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

Tags:朝鲜   朝鲜半岛   中国历史   隋炀帝   唐太宗   隋朝   唐朝   平壤   历史   朝鲜族   渊盖苏文   隋文帝   文化   日本   李渊   韩国   ??   辽河   儒家   唐高宗   大同江   新民   辽宁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