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密信息网

首页 > 社会新闻 / 正文

雾霾还有套餐,近代工业促成现代勤王岂告劳雾霾

网络整理 2017-05-07 社会新闻
(原标题:雾霾还有套餐!我知道古代的兵马俑怎么来的了)

前天在北京街头逛了2个小时,我想我可能知道古代的兵马俑怎么来的了。

雾霾成为北京人民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,时不时让大家灰头土脸一番。能救民于浓雾中的,只有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了。雾霾这个词语貌似是近几年才在大众传媒上频繁出现。但雾霾其实自古就有,而且在地域分布上与今天相当接近,只是在频率和危害程度上有很大差异。

被雾霾笼罩的故宫。

古代什么样的天气叫霾?

“霾”字最早可见于甲骨文,也就是说,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有文字的时候就已经有霾的出现了。后来的《诗经》中,霾更是成为了一种物象。例如《国风·邶风·终风》里,就有对于霾的记载。

终风且暴,顾我则笑,

谑浪笑敖,中心是悼。

终风且霾,惠然肯来,

莫往莫来,悠悠我思。

终风且曀,不日有曀,

寤言不寐,愿言则嚏。

曀曀其阴,虺虺其雷,

寤言不寐,愿言则怀。

这个时候的霾的意思和扬沙天气类似,用这种尘土飞扬的环境,来表达作者的思绪。到了东汉时期,霾就不仅仅是指沙尘暴了,意思上又有了其他的变化。在《说文解字》等著作中,都介绍霾是风雨土也,大风后细碎的落尘土。在刘熙所著的《释名》中,“霾”字又有了新的解释:晦。霾也就专指天气昏暗、空气浑浊,空气中悬浮着尘土粒的天气现象。这种叫法已经比较接近现代霾的含义了。看现在的户外环境,雾霾天的几个特点还真是千年未变。

古代的霾不像现在这样被笼统成为雾霾,而是被分为很多种,例如阴霾、霾晦、烟霾、霾雾、尘霾、霾天、云霾、霾风、霾暗、黄霾、旱霾、沙霾、噎霾、黑霾和雨霾等。称呼虽然有很多,但是意思上其实都差不多,语义上十分相近。

古代的霾多不多?

在传世的二十四史和清史稿里,有大量的风霾记录,随着历史的演进,霾的严重程度和人们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,时间越靠后,风霾的频率也就越高。

二十五史中的风霾记载逐渐增多。

可以看出,有关霾的记载集中于明清两朝,这一时期总体上统一安定时期较长,文人墨客的关注点除了政治大事之外,对于这些天气情况也多有涉及,同时又有很多笔记小说流传下来,让这些霾记录留存在了这些人的作品里。

二十五史中,距离我们最近的《清史稿》里面的霾记载最多。例如在雍正元年(1723年),北方大部分地区陷入了风霾之中:

“雍正元年三月,青州风霾。四月初七日,献县风霾昼晦;恩县夜起大风,飞石拔木,有顷黑霾如墨,良久复变为红霾,乍明乍暗,逮晓方息;泰安大风霾昼晦。十一日,高密、高苑大风霾昼晦。十七日,邢台、元氏大风霾拔木。八月初八日,掖县大风霾昼晦。”

可以看到,清代中后期霾的力度丝毫不亚于现代。那个时代的霾往往是和沙尘暴一起袭来的,一旦霾兴起,不仅白天不见日光,天空还有可能变成五颜六色的。自秦汉到明清,霾的区域基本上就是历朝历代的统治核心区和人口密集区。有大量人口聚居的地方,必然是炊烟袅袅,一幅兴旺景象。二十五史中,霾的发生地点也大多集中在各个政权的都城,霾的分布从秦汉的河南、陕西两省,到明清时广泛分布于中国,记载的北限、南限不断扩展,北到白山黑水,南到五岭之南,尤其是人口密集的东部沿海地区,几乎每月都会出现霾的天气情况。当然,无论是频率还是危害程度,还远不能和今日相比。

清代的霾区和今日的霾区高度重合。

霾在何时有了巨大威力?

到了近代,霾这种天气不再仅仅被当做一件新鲜事来记载了,这种天气状况的危害也逐渐被人们认识。清末洋务运动后,中国开设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,由此造成的工业污染开始显现,霾的成分变得越来越复杂,煤在这一阶段的广泛应用更是加速了霾的转型,原有的尘霾风霾逐渐转变为现代的雾和霾。

到了现代,中国气象局在2010年对霾有了新的定义: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,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的天气现象。而干尘粒的大量出现,就是源自于我国的工业化过程,距今不过是几十年的历史。近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,雾霾的频率和有害程度也在剧烈增加,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全年雾霾的情况,污染之严重,亟待解决。

苏联援华的156项工程,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。

总体说来,古时候的霾和今天的霾还是有所差别。古代的霾的成分不像今天这样有几十种有害成分,也不存在现在这样的烈度和广度(不说古代,即便现代的老年人,小时候的记忆也多是蓝天白云)。因而,古人对于霾的天气基本无感,很少会将这种天气与健康问题相挂钩,因而,古代中国也几乎没有对这种天气现象的解决方案,一般都是顺其自然。所以在雾霾的问题上,我们还真的很难从老祖宗那里去吸取经验,还要吸取西方治理经验,照顾经济现实,走一条适合的治霾之路。

参考文献

1.王湉湉:《风霾与雾霾:试论中国历史时期的“霾”》,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,2016年4月

2.张超:《古代“霾”认知体系的建构》,《理论观察》,2015第8期

3.牟雪江:《雾霾“覆兮覆辙兮”历史不只是有着惊人的相似面》,《中国石油企业》,2015年第5期

4.任琳:《人类历史上的几次“雾霾战”》,《世界知识》,2016年第3期

5.张德二:《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(2013年增订本)》,江苏教育出版社,2013年版

Tags:雾霾   明清   苏联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