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密信息网

首页 > 国内新闻 / 正文

此战之后,清朝八旗老底赔光,汉人大臣从此掌握军权

网络整理 2019-05-03 国内新闻

在1840年到1860年,两次鸦片战争之间,列强无暇东顾,这本来是清王朝奋发图强的好时间。可惜,太平天国运动,捻军起义等一系列国内叛乱,让清廷疲于应付,再无力图强了。在这些叛乱之初,清政府掌控的八旗和绿营根本不堪一击,无奈之下,清廷只好下了一道影响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指令:饬令各省举办团练,以助“攻剿”。因此,曾国藩的湘军应运而生,并且顺利地将国内叛乱平定,但后遗症也不小,至此军权落入汉人大臣手中,成了这些大臣的私军,开启了清末“兵为将有”的恶例,最终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。

此战之后,清朝八旗老底赔光,汉人大臣从此掌握军权

八旗兵

那么,清朝一开始没有预见这样的结局吗?当然不是,咸丰皇帝也不是傻子,他最开始的计划是,让这些汉人大臣出力,由满清八旗来摘桃子。可惜事与愿违,随着江南大营被太平天国攻灭,僧格林沁野战骑兵被捻军消灭,咸丰损失了手中最后两支直接听命于他的嫡系王牌八旗部队,从此只能依靠汉人大臣了。

1860年,太平军在忠王李秀成的带领下,第二次破掉了清军的江南大营,这支直接听命于咸丰帝的野战军被消灭。咸丰手中只剩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领的一支野战骑兵了。

此战之后,清朝八旗老底赔光,汉人大臣从此掌握军权

太平军战乱

僧格林沁是清廷最后的蒙古悍将,他的这支队伍是咸丰最后的倚靠了,清廷为了防止湘军做大,对他们非常重视,因此咸丰就把这支部队派去剿捻,希望能从湘军手中夺回主动权。

捻军是差不多和太平天国同时期活跃在长江以北的反清武装,他们以骑兵为主,纵横平原,搞得清廷很难受。1860年,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,清廷第一时间派僧格林沁去剿捻。僧格林沁不负众望,他带着蒙古骑兵和华北五省地方军连续击垮捻军,为八旗好好地争了一口气。但此时清政府中央财政吃紧,僧格林沁部和湘军不同,它的供给完全依赖中央,队伍虽然强悍但规模一直大不起来,到了后期军饷都成问题了。而捻军却越剿越多,因为当年华北地区连年天灾,灾民一波接着一波,捻军根本不缺兵源。

此战之后,清朝八旗老底赔光,汉人大臣从此掌握军权

李秀成

僧格林沁的军队就是灭火队,到处疲于奔命,捻军跑到哪里,它就追到哪里。捻军到河南,它追到河南;捻军到山东,它也追到山东,人家以战养战,它却只能依赖中央供给,这么折腾下来,清廷受不了了。

1865年,僧格林沁追着捻军到了山东境内,此时他的部队已经饥疲交加,而且士兵好几个月没拿到军饷了,史载“将士死亡者数百,军中多怨言”。

此战之后,清朝八旗老底赔光,汉人大臣从此掌握军权

僧格林沁

5月17日,僧格林沁率军追到了高楼寨之南的解元集地区,迎头撞上了捻军的埋伏圈。次日,捻军对清军进行围攻,七千名清军精锐满蒙骑兵伤亡殆尽,僧格林沁带着残兵突围,于19日子夜重伤落马,被捻军杀害。

就这样,解元集之战把清政府最后的老底赔光了,从此清廷再无可用之兵,对收回军权也彻底死了心。战斗结束后第三天,清廷只好召曾国藩的部队北上平捻,汉人大臣从此彻底掌握军权。以武德立国的清廷,最终却只能依靠汉族的地方小团体来保护自己,注定其距离灭亡不远了。

此战之后,清朝八旗老底赔光,汉人大臣从此掌握军权

咸丰皇帝

对此,大家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留言讨论,如果觉得小编写得还可以的话,给小编点个赞吧。

本文作者:农村大汉纸(今日头条)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outiao.com/a6686597263189344779/

声明: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,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;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,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

Tags:清朝   僧格林沁   咸丰   太平天国   蒙古   李秀成   山东   曾国藩   河南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