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密信息网

首页 > 国内新闻 / 正文

天下明德自舜始

网络整理 2019-04-23 国内新闻

浩子 巴中文艺

舜年轻时,是一个草民。他父亲瞽叟是盲人。母亲死后,其父娶了继室生下同父异母的弟弟象。象狂傲骄纵,瞽叟常常偏袒他,想杀死舜,舜每次都能巧妙、机智地避开。即使有小过失,舜都要接受父亲严厉的惩罚。尽管如此,他仍以恭顺的态度事奉父亲、后母与弟弟,从不懈怠。史书上说他二十岁就以孝知名。

舜三十岁时,帝尧打听天下的人才,四岳便推荐舜,说舜的父亲冥顽不化,后母内心阴险,弟弟骄恣无礼,舜却不愿放弃做儿子的责任,始终坚持孝道,同时,善待、宽宥弟弟,由此保证了家庭的和睦,这样的人才担任了官职,一定能把天下治理好。帝尧便把两个女儿嫁给他,通过两个女儿来考察舜的德行;又让九个儿子与舜相处,了解他的为人处世。舜住在妫水湾,居家一丝不苟,帝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高贵的身份而傲视舜的父母与弟弟,忍辱负重,与他们同甘共苦,十分遵守妇道;言行上有了舜的示范,帝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团结。


天下明德自舜始



舜干过各种苦活、累活。他在历山耕田种地,那里的人都相互让出自己的田界;他在雷泽捕鱼,那里的人也相互让出自己的居所;他在黄河边烧制陶器,那儿生产的陶器没有一件是粗制滥造的。他还在寿丘做过其他手艺活,在负夏做过买卖。他居住过的地方,一年内就成了村落,两年后成了城镇,三年后变为都市。帝尧便赐给他葛衣和琴,送去牛羊,并为他修建了仓库。这时,舜的瞎子父亲仍想杀死舜,便叫舜到仓库顶上去涂合缝隙,自己在下面放火烧仓。危急关头,舜用两个斗笠护住身子,从仓库上跳下免了一死。后来,瞎子父亲又要舜打井。打井时,舜预先在井壁上凿了一个可以藏匿、脱身的旁穴。舜深入井中,瞎子父亲与弟弟象便往井里倾倒泥土,企图把舜埋在井底。舜从井壁的旁穴逃出,再次脱险。瞽叟与象以为舜这一次死了,父子俩十分高兴。象表功说主意是他出的,要瓜分舜的财产。象还说哥哥的老婆——帝尧的两个女儿和琴也该归他享用,牛羊与仓库归父母。于是象就在舜的房间住下,弹帝尧赐给舜的琴。舜回家时,象大吃一惊,但很快就镇定下来,假装欣慰地说:“我想你想得实在太苦闷了便弹琴解忧愁。”舜说:“是啊,你太好了!”


天下明德自舜始

忍耐、克制、谦让、宽容、善良、勤俭……舜集“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”于一身,是吾国文化中美德的化身。在上古历史(传说)里,舜与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唐尧(帝尧)并列,号称“五帝”,是国人的道德样板与伦理坐标。舜含垢忍辱,历尽人生磨难,在艰辛、劳苦、困窘,没有生命安全感与生活稳定感中,磨炼着意志,考验着毅力,升华着人格。他身体力行,为帝尧推行五种教典,并协助帝尧把百官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,亦为以后儒家思想的出现提供了践行佐证和理论滥觞,他助推了一个民族(氏族)的文明进程与伦理之治。后世的大儒们将他视为难以逾越的一座道德高峰,视为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楷模和永恒的偶像,所以史家有感而发:“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。”(太史公语)

“明德”即完美无缺的德性。德性,儒家谓人之自然属性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。”《尚书·君陈》:“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。”言明德香远益清,比黍稷散发的清香还要芬芳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。”朱熹注曰:“明德者,人之所得乎天,而虚灵不昧,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。但为气稟所拘,人欲所蔽,则有时而昏。然其本体之明,则有未尝息者。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,以复其初也。”(《四书章句集注·大学章句集注》)

天下明德自舜始

忍耐、克制、谦让、宽容、善良、勤俭……是做人的底线,是美德的基石,是“仁”的最高境界。颜渊请教孔子何谓“仁”,孔子说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(《论语·颜渊》)因为有了尧、舜、禹等的明德,才有“克己复礼”的典范,只有“克己复礼”,天下才归心,人才能克制私欲,言行合乎礼法,才能达到“仁”“义”的要求。忍耐、克制、谦让、宽容、善良、勤俭……舜以半人半神的人格达到了道德的完美境界,当然也付出了超人的代价。为此,孟子解释说: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(《孟子·告子》)他还说:“舜之饭糗茹草也,若将终身焉;及其为天子也,被袗衣,鼓琴,二女果,若固有之。”(《孟子·尽心》)朱熹注释说:“言圣人之心,不以贫贱而有慕于外,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,随遇而安,无预于己,所性分定故也。”(《四书章句集注·孟子集注》)

据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记载,尧在帝位七十年才得到舜,又过了二十年告老,便将天子职位禅让给舜。舜登帝位后,车上插着天子的旌旗去见父亲瞽叟,态度像当初一样和悦恭敬,并且封象为诸侯。舜对待亲属如此,对待百姓亦如此,可知他不是作秀,不是政治表演。他践行忍耐、克制、谦让、宽容、善良、勤俭……目的是使邦国的姑妇不勃谿、兄弟不阋于墙、妯娌和睦、父子不反目,人民安乐,天下太平,建设一个纲常有序的人伦社会与和谐社会。

在道德上要做一个完美的人,忍耐、克制、谦让、宽容、善良、勤俭……是一以贯之的、终生的,除了尧、舜、禹这些半人半神者与后世的文王、周公等,常人是很困难的。我们不要计较他们的人格是否真实存在,他们的意义在于其精神的浸润、延续,在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,是否还有人在传承、接力,尽管做不好或者做不到,但是在努力。

附记:舜为史前的“五帝”之一。根据现存文献看,春秋及战国前期均没有“五帝”之说,直到战国后期“五帝”之说始盛行。有学者认为“先是有‘五帝’的观念,以后才去找五位帝的名字去充实它,同先有九州的观念以后才找九个州名以充实它相仿,并不是先有五位帝而后有‘五帝’的名词。……尧与舜之所以列入‘五帝’之内,是儒家、墨家崇拜景仰的原因……我们未尝不可以说世人也常常拿日后的名称谈从前的事情……”(徐旭生《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·五帝起源说》,广西师大出版社,2003年10月第1版)由此推演,“五帝”亦可说本无其人,战国后期,齐、秦等国的诸子为传布自己的学术观点,据当时的传说,先入为主树立了此类人物形象。

巴中文艺

本文作者:秦巴美好江山(今日头条)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outiao.com/a6682999008220152324/

声明: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,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;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,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

Tags:帝尧   孔子   孟子   历史   颜回   文化   礼记   大学   论语   伦理   不完美妈妈   颛顼   四岳   朱熹   政治   告子   史记   黄帝   陶器   儒家   司马迁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