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密信息网

首页 > 国内新闻 / 正文

高密市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优势助推乡村振兴|产阿德马城寨业化|高密市|乡村

网络整理 2018-08-07 国内新闻

  30个土地治理项目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

  作为黄淮海地区的重要产粮大县,我市于1998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范围,从此拉开了强农惠农富农的大开发序幕。20年来,我市把大规模推进土地治理项目,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,项目区坚持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,农业、水利、林业、科技等措施综合治理。立足项目区实际,按照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的原则,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措施和投入比例,亩均投资标准由不足1000元提高至1500元,全面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。截至今年7月,共实施土地治理项目30个,建成高标准农田29.83万亩,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5万亩,完成项目投资21970.5万元,其中各级财政资金19000万元,为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、实现粮食产量连年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  47个产业发展项目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

  2001年,我市启动实施产业化经营(发展)项目。农业综合开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立项扶持优质高效农业种养、农产品加工、储藏保鲜、流通服务等项目,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,集中打造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,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截至今年7月,共实施产业化发展项目47个,其中财政补助项目32个,贷款贴息项目13个,投资参股项目1个,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试点项目1个;完成投资101462万元,其中财政资金8406万元,撬动社会资本93056万元(企业、合作社自筹资金44376万元,拉动银行贷款48680万元)。主要扶持传统优势产业3个即粮食产业、蔬菜产业及畜牧产业。通过项目扶持,新增果蔬现代农业园区(基地)10个,畜牧养殖基地6个,辐射带动种养殖面积14.5万亩,新增加工能力48.3万吨,极大地推动了全市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。同时积极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、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,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实现形式,显著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。

  14家龙头企业、11家专业合作社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

  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,把培育农民合作社、龙头企业、家庭农场、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重要着力点,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载体,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试点,创新实施“一区一园一品”模式,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;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抓手,增强产业发展龙头带动能力,延伸产业链条,建设规模化、标准化、专业化生产基地;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支撑,支持农民合作社、供销社为农民开展合作式、订单式生产经营服务,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,推动农业生产关系调整变革。截至今年7月,共扶持农业龙头企业14家、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,培育壮大了产业龙头,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。

Tags:产业化   高密市   乡村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