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密信息网

首页 > 社会新闻 / 正文

乐铺创始人张家鹏:好商业的答案,秀文笔文学qq藏在小卖部里

网络整理 2017-08-21 社会新闻
(原标题:乐铺创始人张家鹏:好商业的答案,藏在小卖部里)

投入到商业工作中的人,就会常被问到,什么是你眼中最好的商业?每每此时,我眼前浮现的是小时候姐姐常带我去的那个在巷口的小卖部。后来小店被拆迁,代替而来的是一家连锁便利店,虽然门头更漂亮、货架更整齐、灯光更明亮,但我从不觉得它是我们社区的一份子,更像是一个外来的生意人。

衡量一个好商业有不同标准,有人用销售规模、有人以场所感、有人按商品丰富与否,而我说小卖部是最好。有出自隐埋在内心的情感,也更是因为小卖部高密度地体现了商业本质的美好,而这种美好正在急遽发展的速度中遗失,急待唤回。

在刚工作的几年里,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,都习惯到小区门口的小卖部带上一把蔬菜、一瓶调味料,或者一支牙膏,但似乎每次都是不同的经历:有时老板在门口像老朋友一样用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大声打招呼,将我迎进门介绍新上的蔬菜;有时进屋看到他低头在为小孩制作点心,满屋香气;而到足球赛季时,更会经常看他神情紧张地盯着电视,见我时就止不住发表几句比赛评论;或在年底某天他听说邻居小区失盗,收款时会提醒锁好门窗……这样在每次的购物与谈笑之间,小卖部老板为我创造了某种形态的剧场,使我成为了一个愉快的观察家和他生活的互动参与者。

社区的居住者,会因为社区人互动交往的连结度不同,形成不同的体验差异,并直接影响生活的感受是否良好。这就像在学校读书时,我们对那段时光的感觉多是来自和同学们的交往经历。快节奏工作的时下,街区商铺成为人们难得的即时聚点,而作为高频消费到访的小卖部,更是这一功能的主角,店铺老板担任联络关系和话题的桥梁,成为为居住者创造“生活感”的重要角色。

若是将小卖部换成便利店,这种“生活感”的体验即不复存在。小卖部是由老板亲自打理,而便利店是雇员负责,两者的区分就如同手艺作坊和工业车间----前者充满了个性艺术和情感温度,而后者只是产品的制造交付。在小卖部与店老板闲谈交流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,而若对象换作便利店店员,主动多聊几句便可能引发对方警惕,而招致尴尬。所以在消费者心里,小卖部形象是一个鲜活的人,而便利店则是一个功能的房子,前者可与他们产生情感交流和共鸣,而后者除了供应商品外再无其它。

因为城市土地价格飞涨,物业租金高不断升高,加之“一站式购齐”的购物中心越建越多,人们的即时所需变少,小卖部在大城市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,城市的社区也正在失去这个无可替代的“交往聚点”。

也有人说,既然小卖部能提供那么多不同价值,为什么没有够保留下来,却大量被便利店替代?这个问题确实很难一两句话解答,就像“手工艺人为什么被工业化生产所冲击”一样。并非前者不好,更是后者表现出了阶段系统优势。

消费市场变化都不会脱离“粗放—标准—个性”的演进逻辑,任何产品的早期市场都有离散且低质的状况,之后会出现大机构,建立起高标准并形成规模。但消费者终极需求永远是个性化,所以在标准化一个阶段后,市场还会分化为离散的个性市场。伴随中国人口的换代与消费需求升级,商业市场的“个性重归”也必然成为主旋律,未来的“小卖部”亦将以更好的方式回来。

做商业服务这些年,听到不少客气的赞美,大多都不脱离“城市商业繁荣策划者”之类。其实我觉得这世界并不需要什么策划,即使是塑造一个新事物的过程,也应是一种探寻,努力去发现事物的天赋基因。而我们的工作,也就是在帮每块基地上的商业成为本来应该的样子。商业的本质是与人的关系,而人们有没有把你当成他们的一份子,唯一的衡量标准,就看是不是和他们有情感的联系,若这个商业像是从这里自然长出来一样,那天生就会与这里的人们有情感联系,而不是耀武扬威的入侵者。

每个人都活在过去里,在过去汲取能量,形成开拓未来的力量和方式。我们这些商业服务从业人的幸福期待,是一边等着小卖部的回归,一边努力将小卖部的好融入到每个商业中。

(原标题:乐铺创始人张家鹏:好商业的答案,藏在小卖部里)

Tags:

猜你喜欢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